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Site Manager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第七章(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七章(2)
  “我同情她。敏感的年轻人总是常常受伤,我想她正在受煎熬。”
  “对,她并不开心,可怜的孩子。”
  “蒂姆和我称她是‘忧郁的女孩’。有一两次我很想跟她聊聊,可是每次都碰钉子。不过,我看她也要去游尼罗河,说不定我们有机会相处得更好一些,是不是?”
  “可能,夫人。”
  “我这人很好相处,我对各式各样的人都感兴趣。”她停顿了一下,然后说,“蒂姆对我说,那位肤色较深的女孩,她姓贝尔弗,就是曾跟西蒙·多伊尔订过婚的女子。这样的巧遇,一定使他们很尴尬。”
  “是尴尬,没错。”波洛赞同地说。
  阿勒顿夫人很快地向他瞥了一眼。
  “你知道,也许听来可笑——她几乎把我吓坏了。她显得情绪很激动。”
  波洛慢慢地点头。
  “你说得没错,夫人。情绪所产生的爆发力是很吓人的。”
  “你对人也感兴趣吗,波洛先生?或者你只把兴趣放在有可能犯罪的人身上?”
  “夫人,可以排除在这个范围之外的人是不多的。”
  阿勒顿夫人显得有点吃惊。
  “你真觉得这样吗?”
  “我的意思是,如果有特殊诱因的时候。”波洛补充说。
  “就会一反常态?”

  “自然。”
  阿勒顿夫人迟疑了一会儿,双唇露出一丝微笑。
  “甚至我也可能?”
  “夫人,做母亲的在她们的孩子身陷危险时,也会走上极端,什么都不顾的。”
  她严肃地说:“我想这是事实——对,你说得对。”
  她沉默了一两分钟,然后笑笑,说道:“我打算给这旅馆中的每一个人都想出一个与之相称的犯罪动机,这十分有趣。比如说,西蒙·多伊尔?”
  波洛微笑着说:“他会犯罪。很单纯为了达到目的,他直截了当不走弯路,也不用阴谋诡计。”
  “因此很容易被识破?”
  “是的,他不是个足智多谋的人。”
  “那么林内特呢?”
  “她就像你们《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扑克女王,‘把她的头砍掉’,简直成了她的口头禅。”
  “当然,这是君王时代的特权嘛!真有点像拿伯的葡萄园那样叫人羡慕。据《圣经》记载,拿伯是古代以色列的一个葡萄园主,他的葡萄园与王宫毗邻,为国王阿哈勃所垂涎,于是后人常用“拿伯的葡萄园”来比喻令人非常羡慕的东西。那么那位危险的女孩——杰奎琳·贝尔弗,她会杀人吗?”
  波洛踌躇了一会儿,带点不确定地说:“会,我想她会的。”

  “可是你不确定吧?”
  “是的,这个小姐使我感到迷惑。”
  “我认为潘宁顿先生不会杀人,你说呢?他看上去忧郁又毫无生气,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
  “但内在可能有着强烈的自我防御。”
  “对,我也这样想。那么,戴头巾的奥特伯恩夫人呢?”
  “虚荣心无处不在。”
  “这也算谋杀的动机?”阿勒顿夫人疑惑地问。
  “有时谋杀的起因常是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夫人。”
  “最普遍的谋杀动机是什么呢,波洛先生?”
  “最常见的是金钱,也就是说,为了各种各样的利益所在。其次是报复。还有爱情、恐惧、纯粹的恨,甚至善意——”
  “波洛先生!”
  “哦,是这样的,夫人。我曾听过类似的情形。某甲被某乙杀害,某乙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让某丙得到好处。政治谋杀案往往可以归在这一类。有人认为某个人对社会有害,因此就把他杀掉;可是这些人忘了,主宰生死应该是仁慈的上帝的事情。”
  他说这话的神态严肃。
  阿勒顿夫人平静地说:“听你这么说我感到十分高兴。尽管如此,上帝还是会挑选自己的工具。”
  “夫人,这样想是很危险的。”

  她改用比较轻松的口气说:“经过这次交谈之后,波洛先生,我真怀疑还有什么人能安全地活着!”
  她站起来。
  “我们该回去了,一吃完午饭就得出发呢。”
  他们回到码头时,发现那个穿马球衫的小伙子正在船上就坐,另外那位意大利人已经在等候他们。当努比亚船夫扬帆开船时,波洛客气地对那位陌生的小伙子说:“在埃及可以看到许多珍奇的东西,是不是?”
  小伙子正抽着古怪的烟斗。他把烟斗从嘴里移开,简短而有力地回答:“都是令人厌恶的东西。”口音之纯正简直令人惊奇。
  阿勒顿夫人戴上夹鼻眼镜,愉快而颇有兴趣地端详着这个年轻人。
  “真的?怎么说呢?”波洛问。
  “拿金字塔来说吧,这么巨大的建筑物,是压榨了多少工匠的劳力?建造金字塔是为了满足好大喜功、暴虐无道的国王的一己之私。想想那些流血流汗的老百姓,他们为了金字塔不眠不休,最后却累死在工地上。只要想到金字塔所代表的苦难和折磨,我就对金字塔感到厌恶。”
  阿勒顿夫人兴致勃勃地说:“所以你宁可不要金字塔、不要帕特侬神庙在希腊雅典,祭祀雅典娜女神。,不要美丽的陵墓和庙宇,只要人们三餐温饱并且寿终正寝就心满意足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三个漂流者蓝天上万里无云。在一望无际波浪不惊的大海上,只有小小的浪花在无休止地抖动着。头顶上初秋的太阳把光线撒向大海,使海面泛着银光。往周围望去,看不到陆地的一点踪影,四周只有宽阔无边的圆圆的水平线。天空是圆的,海也是圆的,仿佛整个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似的。在这无边的大海中央,孤零零地漂着一个小得像罂粟籽般的东西。那是一只小船。船舵坏了,又没有一根船桨,盲无目的地任凭波浪将它摇来荡去。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